欢迎来到商都网!登录 注册
首页>新财经 > 快讯 >
发文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40余位会士 大湾区探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2022-04-27 16:36:40来源:晶报网

本周六(4月23日)晚19:30,“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2022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成功在线上举办。

本届论坛以“汇聚湾区AI智慧,发展湾区AI产业”为主题,围绕“AI+遥感”、“AI+医疗”、“AI+多媒体”、“元宇宙”、“Tiny ML - 边缘微型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大会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打造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端前沿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强阵容,亚太人工智能学会40余位会士、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优秀代表一同分享了前沿技术、产业现状、应用落地和发展趋势等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论坛由现任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大数据平台部广告多媒体AI负责人刘威博士主持,刘博士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任IBM沃森研究中心研究科学家,是IAPR会士、英国数学及其应用学会会士、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国际统计学会会士。论坛开始,刘博士对所有专家、学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并就本次会议议程做了简单介绍。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的主席Schahram Dustdar(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维也纳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和副主席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分别做了开场致辞。

Schahram Dustdar主席对本次论坛给与了肯定与高度赞扬。在疫情期间,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在大湾区能够组织这么大规模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说明人工智能在大湾区发展中的作用,证明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大湾区专家、学者的敬业与开放合作的专业精神;并表示非常高兴能跟大家一起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期待通过亚太人工智能学会这个交流平台,促进学界和产业界交融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各个领域的应用,赋能相关行业。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副主席张钹院士也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张钹院士表示非常期待本次论坛的主题分享,希望学会多组织世界各地的论坛,搭建好交流平台,创造机会,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互相交流和学习。

随后,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AAAS会士、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会士、香港理工大学测绘与人工智能讲席教授翁齐浩教授为大家分享了“AI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翁教授分别从“遥感技术及其发展历程、遥感技术图片分析、遥感技术中的机器学习模型、遥感技术应用方面的机器学习和AI在遥感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等5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什么是遥感?翁教授指出,遥感是一种不需要直接物理接触就能收集物体或地貌特征数据的一种技术,它一般运行在轨道或亚轨道平台上,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下图是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加工过程:

目前机器学习已应用于遥感的多个方面,环境遥感方面的应用,包括数据融合与缩减、土地覆盖制图、信息构建和预测、环境参数检索等技术,可实现地表和空气温度测定、降水预测、土壤湿度测定、积雪覆盖测定、蒸散量测定、海洋色差测定、农业产量预测、植被覆盖测定、大气污染测定、辐射测定等。

基于深度协同融合网络的土壤覆盖和利用分类图

翁教授认为,AI传感技术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就是融合,即包括信号处理、图像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物理科学、统计学、大数据的多学科融合趋势。只有多学科融合才有可能实现海量数据收集和处理、数字可视化、智能遥感、地球机器人、范式转换等技术。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AI遥感技术目前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优势主要有3方面,一是可以直接从数据中学习并具有强大的特征表征能力;二是能够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调整,并在训练后课有效使用;三是在无需更改的情况下轻松适应不同的应用和数据。

目前,AI遥感面临的挑战主要有:需要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面向不同数据类型时的模型泛化问题,由于深度模型和大数据、训练成本高昂。

当然除了以上技术挑战外,AI遥感仍会面临很多社会或道德层面的问题,比如因机器学习引发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数据可靠性、透明度和安全性等;再比如在数字世界里,我们不得不提前考虑的各种经济问题(如某些工作的消失、创新成本等)、公平公正问题、自由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接着,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会士、ACM杰出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与媒体实验室主任、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赫尔辛基大学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许彬教授也带来了“搭元宇宙顺风车指南”的主题分享。介绍了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3个发展阶段、怎样构建元宇宙、元宇宙的发展历程和我们接下来要发展的方向和机会。

科幻小说《 Snow Crash雪崩》(由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所著)中所构建的元宇宙场景已经影射了真实世界和虚拟数字环境的二元性。在元宇宙中,所有个体用户都拥有各自的化身(类似于用户真实自我),以体验虚拟世界中的交替生活,虚拟世界是用户真实世界的象征。

元宇宙经历过数字孪生→数字原生代→物理与虚拟现实共存3个阶段。很明显,技术是推动变化的催化剂,如今,研究界仍在探索元宇宙的发展。理想情况下,新技术可能会解锁元宇宙的其他功能,并将虚拟环境推向一个可感知的虚拟世界。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系主任的郭嵩教授分享的是“用于边缘智能的TinyML系统”。

“后疫情时代,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边缘智能能够有效解决AI在行业应用中面临的海量数据处理、实时响应、数据安全等问题,将推动AI全面升级、赋能千行百业。”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郭嵩教授说到。

历史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非信息时代边缘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边缘计算是相对云计算而言的。边缘计算目前发展的主要挑战是沟通成本、资源短缺、参与度低、异构(包括硬件异构和数据异构)。为解决这些问题,边缘计算通过自适应量化,实时视觉感知,表征学习器,中间特征和应用协同来实现。

最后,IAPR会士、英国数学及其应用学会会士、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国际统计学会会士、腾讯杰出科学家刘威博士做了“腾讯网络广告在多媒体计算领域的人工智能”的报告,网络广告是腾讯公司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腾讯多媒体广告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广告OCR、广告Face、广告指纹、广告视频解构等。腾讯多媒体广告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智能创作(如视频尺寸变换、视频生成视频、图片生成视频等)、智能审核、精准推荐等。未来腾讯多媒体广告AI团队将在视频化、多技术融合以及工程方面进行更多的开拓和发展。

与会者对此次技术论坛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对学会后续活动给出来建议,建议学会开展更多交流和合作,将学会建设成开放包容、技术交融、创新发展的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家与人才,在全球组织论坛与技术交流,推动高校、院所与业界的合作,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更多资讯返回首页获取:www.viltd.com 文章投诉QQ:840 233 998 投诉邮箱:840 233 998@qq.com[编辑: 朱青]

相关文章

推荐热图
精彩活动